差不多了。
兵部左侍郎亲自将足有一掌厚的章程,送到柳国公面前,请柳国公过目。
等柳国公确定没问题后,这份章程才会上呈给景元帝。
柳国公吩咐道:“你将东西放下,我这两天好好看看。”
等兵部左侍郎退下,柳国公坐回桌案前,却不急着翻看。
他在思考的,是另一件事。
时至今日,柳国公已经不敢小瞧霍皇后了。
在霍皇后没进京前,柳国公府是何等声势。
陛下和文盛安一直想打压勋贵,多年下来却收效甚微。
但在霍皇后进京以后,短短两三年的时候,柳国公府就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“今不如昔”。
组建骑兵这个主意是由霍皇后提出来的,柳国公就难免要怀疑她的用心。
以霍世鸣的官职品阶,足够独领一军了。
霍皇后有没有想过为她爹争一争?
这一琢磨,就琢磨到了下衙的时间。柳国公回到府邸,二儿子柳通和孙子柳诚过来给他请安。
柳诚是柳通的长子,端王妃的堂弟,这几年一直在国子监读书。在柳世子外放以后,柳诚就被叫了回来。
如今柳国公府有什么迎来送往的事情,都是这位孙子在张罗。
儿子一辈,柳国公已经没什么指望了,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培养孙子一辈。
所以等两人请过安后,柳国公将此事告诉了他们。
柳诚听完以后,面色十分凝重:“祖父,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霍家坐大。这支骑兵,决不能落入霍家手里。”
柳国公颔首:“这支骑兵是由霍皇后提议组建的,好在霍世鸣此人在军中资历不足,又没有接触过骑兵。”
“只要有各方面条件都比霍世鸣更合适的将领出现,霍皇后也不好亲自下场拉偏架。”
当然,在柳国公心里,是期待霍皇后下场拉偏架的。
从霍皇后入主中宫以后,就尽可能一碗水端平,从来不会因个人喜恶影响了行事和判断。
所有人都知道京兆尹邱鸿振是霍皇后的心腹,但不久前各衙门上折子请求景元帝批银两时,霍皇后并没有选中京兆府的折子,而是选了三个与她毫无交集的衙门。
这也是陛下愈发信重她,朝臣看到她涉足朝政却反应不大的原因。
一位才能出众、公允周全的皇后,是值得朝臣敬重的。
但是如果这位皇后亲自下场拉偏架,偏袒自己的家族,就是破坏了自己以前努力塑造出来的形象,有纵容外戚坐大之嫌。
柳通这会儿却突然插话:“爹,我们能举荐我们的人吗?”
不等柳国公勃然斥责,柳诚先一步道:“爹,这支骑兵,我们也不能要。”
“不管这支骑兵最后落入谁的手里,只要能让霍皇后的算盘落空,对我们柳国公府来说就是好事。”
几日后的大朝会上,柳国公代表兵部,将组建骑兵的章程呈给景元帝。
原本还有些昏昏欲睡的众臣立刻打起精神。
组建骑兵的前期准备都由兵部负责。等兵部完成了这些前期工作后,这件事情就可以正式提上日程了。
眼下就要过年,招募新兵、训练骑兵的事情可以放到年后再做。
唯独一件事情,需要在年前敲定。
那就是这支骑兵的将领人选。
驻守在各地的大燕军队多达几十万,但只有两支骑兵。这两支骑兵的份量可想而知。
只要是武将,就没有不眼馋的。早在消息传开以后,不断有驻守在外地的武将给景元帝递折子,阐述自己关于组建骑兵的构思和想法,末了还腆着脸,求景元帝给一个表现的机会。
景元帝一看这种情况,就将此事交给吏部。
先由吏部那边整理出一份名单,他再从名单里挑出合心意的人选。
***
消息传回凤仪宫时,霍翎正在用早膳。
近来京师下起了鹅毛大雪,行走在外面,隔了几步远,就会被风雪阻挡视线。但这种寒冷被彻底拦在了凤仪宫外面。
待在温暖如春的凤仪宫里,霍翎这几天都是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。
吃完最后一勺粥,霍翎让身边伺候的宫女又给她添了半碗。
无墨道:“娘娘这两天胃口不错。”
尚岚道:“听说御膳房最近新换了个厨子,是新来的厨子做的东西更合娘娘心意吗?”
霍翎道:“可能是这几天外面太冷了。”
几人说话时,崔弘益在外求见。
霍翎一边吃着粥,一边听着崔弘益打探来的消息,神色如常:“本宫知道了。”
朝臣的反应都在霍翎意料之中,比起这个,她更关心无锋那边的情况。
“你去找无锋时,他怎么说?”
崔弘益忍笑:“无锋侍卫长一直在和奴才叫苦。”
霍翎道:“以无锋的性子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