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晴栀书院>其它小说>秦皇汉武历史直播作业> 第 150 章 宋朝3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 150 章 宋朝3 (13 / 26)

如此放肆,当下就反驳天幕:“一派胡言!太祖登基之时内存割据不法势力,外有契丹侵扰,其形势之严峻岂是你黄口小儿能道出的?

昔年太祖累经整顿各地军卒,束以军法禁之,但兵卒骄横恣肆,贪婪不法之恶习仍旧未去,如此种种岂能短时能解决?”

大理少卿吕端等臣亦是赞同:后人对五代十国

了解过于浅显,各国帝王虽多但兵势却盘根错节??[,想要废除并非一朝一夕之事,后人所言未免太过苛刻。

寇准气得胡须发颤:“太祖率军回开封时,与众人约法三章:对后周太后幼帝不得惊犯,对后周公卿不得侵凌,对朝市百姓不得掠夺,违命者族诛!”

仅此三章也足够彰显太祖之仁德,我宋也以仁治天下,后人竟嫌太祖未对后周公卿进行血洗,实在太过残暴。

实在是荒谬!

【因为宋是上层军事政治变动,社会阶级没有经历过冲击,加上朝廷对各方的厚待,所以宋廷没有机会掌握无主荒地,也没有多余田地对民众进行分田。

像曹魏、北魏、隋唐开国都分田制来提高国家自耕民拥有率,尽可能地扩大自耕民来确保朝廷税收来源的同时,也是为自己朝代收拢人心。

但宋不行,天子换人做但是地还是老爷们地的地,无地百姓还是无地百姓。

宋廷宋着急吗?

不急,因为朝税收来自唐后期的两税法,按土地收税,土地越多税收越多。

所以这也是宋廷不立田制,不抑兼并的原因之一】

李世民瞅着天幕上写的‘立不了也仰不了’几字,抬手揉了揉太阳穴,难怪后人说唐宋变革唐宋变革。

宋朝种种跟唐之前全然不同。

不对,他心中一激,宋承五代,五代续唐末。

唐末…李世民捂着头,他作为太宗操心唐末事谊有用吗?

不管唐末?他忍不住啊!

管唐末?他管不了啊!

【同时为了收足税,宋承五代各种税收于一身,如羽毛皮革等物的杂变之赋,以及不管你要地没地都要缴的人丁税等等。

朝廷为收更多税钱,让民众养家糊口开始鼓励各行发展商业,不发展不行,不然国家怎么解决那么多无地民众的就业问题?】

天幕感叹:【北宋初各地藩镇林立的局面,与我们建国后的环境有几分相似,我们建国后直接剿匪三年,歼灭240多万武装力量,用我们的人民军队直接推平全国土匪。

但北宋初不行,对外先安内,所以赵匡胤位期间主要就是两件事:消除藩镇,整改官制。

甚至杯酒释兵权后的第八年,杯酒释兵权事件还再次上演,以酒夺白重赞、武行德、王彦超等人兵权,壮大中央禁军实力。

这样的办法虽集中军权,让藩镇不再做大,但也预示着宋武力存在先天不足,国家前进时就有瘸腿迹象,这种迹象应该是接任者继续深化改革自身,但...很遗憾,宋军事改革因战败而止】

赵匡胤顾不得天幕所说的战败,他不停地询问后人你们是怎么推平土匪,为何军队不承旧习?

或许是心中过于急切,他的问题化为弹幕飘过历代眼前,赵匡胤:请问宋军该怎么做?

看着硕大的赵匡胤三字,两宋有人激动有人沉默:

赵恒(宋真宗)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,随即又理直气壮

起来:“朕的皇位承先皇遗旨,再正统不过,朕为何心虚?”

不虚不虚,再则要心虚也是先帝,关他何事?

而赵顼(宋神宗)及王安石等人却是激动不已:太祖,我等意志改革,除宋沉疴旧弊,请太祖指点!

但他们的心声没有化为弹幕,更没法被赵匡胤所见,只能听天幕道:

【该怎么做?

赵匡胤自己就给出了解决之道啊!

武臣尽读书,宰相须用读书人!

让武臣通治道,善兵机通谋略,知明理不就是赵匡胤提出来的?

只是他把目光放到武将上,遗漏了中层军官教育】

宋初诸将出自草野,行事如盗贼无赖,赵匡胤坐回椅子上慢慢道:“昔年光武定天下后,引公卿郎将读书讲解经义,让武夫变为能操持吏事的能臣,明悉君臣大义。”

当年他言‘今之武臣欲尽令读,贵知为治之道’,也是希望他们能明尊卑名分,成为护治国秩序的将佐官将。

后来武将做了吗?

有人听劝解读书,但更多的人是不喜读书,天下诸侯贤明知书者,唯张永德一人而已。

【即使赵匡胤对中层军进行教育也没用,我们人民子弟兵是实行全军教育,对军官要求是爱护士兵,有事长官先上。

全军要遵行八耻八荣纪律,不拿百姓一针一线,但宋朝的军队不行。

宋朝的军队是些什么人?

地痞流氓、叛民、流民、饥民!

在宋朝皇帝看来,五代十国造反作乱的人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