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晴栀书院>都市言情>红楼贾珠> 第 22 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 22 章 (3 / 3)

比寻常无知孩童高的缘故,并不觉得自己多有天赋。

眼下听了报喜人一连串儿的夸耀,倒是颇觉耳热。

派发完赏钱后,林之孝又请那些报喜人们进府吃茶。

但那几个报喜人拒绝道:“老哥极力邀请,原不该辞。只是县衙里老爷们还等着我们几个回去回话,因此实不能留,真是得罪。”

林之孝只得作罢。

忙活了一天,贾璋总算是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迎来往送之事忙活完了。

他躺在床上,终于有了一点考上案首的真实感。

虽然贾璋一直都在让自己保持冷静,警示自己,能一举夺魁是因为自己本就是成人,自制力比同龄人强……

但他也不是一点自豪之情都没有的。

县试的难度虽然不高,但也不是没有考一辈子都考不上的考生呀。

而且贾璋前世虽然在内书房读过几年书,但是内书房教导得都是制诰判表的写作方式与忠君爱国的典故,这些内容都是在培训他们这些太监为皇帝服务的能力,和科举考试并不相关。

所以他也是从头开始。

他通过不懈的努力,得到了很不错的结果,这当然是一件令他感到愉悦与骄傲的事情。

贾璋他虽然是再世之人,灵魂无比成熟,但也为此欢欣鼓舞。

况且蒋先生说过,国朝自有惯例,县试案首的文章只要过得去,府试的时候都是必定会中的。

就连在院试的时候,案首被录取的几率也会比其他的普通考生高很多。

诚然,这纯粹是官场的潜规则——府台和学台们会给下面的县令面子,不会让他们看重的案首连个孙山都取不中,跌了对方的面子。

但不论如何,贾璋他得了案首,功名已经稳了。

至少,他会得到一个童生的功名。

因为稚龄中了案首,贾璋确实得了一些好名声。

毕竟,他不过垂髫年纪,就能够高案首,这不是神童是什么?

宛平知县王畿为了他屁股底下那把椅子的安稳,素来做事谨慎。

每年有高官贵胄出身的学子来宛平参加考试时,王畿都很“公平”。

要么就铁面无私谁都不帮,要么就“平等”地给“每个”贵胄子弟都加分。

无论王畿今年选择了哪一种方式应对这场考试,贾璋的成绩里都没有太多水分。

毕竟除了贾璋,今年也不是没有别家的高官子弟参加宛平县试——对方的爹可比贾赦强,在朝里还担着实职呢,不也没有成为案首?

而且县衙外还张贴了前十名的卷子副本,众考生中有亲自去看榜的,看了贾璋第二场的四书文后全都心服口服了。

人家还是垂髫小儿,文章就写得提纲挈领,比你一个二十多的人强多了。

你还好意思去质疑人家?

若真那般做了,可真是羞煞人也。

一时之间,贾璋颇得了一些神童名声。

这也是正是蒋凤举和贾璋两人想要的东西。

文官素来注重清名和文名,提前攒些好名声,只会是好事。

而且在科举考试中,考官也会把士子名声作为最后排榜的参考依据——如果你才名满天下的话,考官也要考虑不录取你会带来的反噬。

京中勋贵人家也颇有些羡慕荣国府。

先出了一个十四岁进学、弱冠中举的贾珠,后又出了一个中了案首的贾璋。

后辈如此出色,便是他们家文字辈的男丁没用也没事了。

未来的荣国府,靠着这两个孩子总是有希望重振门楣家声的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