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 56 章 (3 / 9)

忍不住伸头去看,直接被捕快打了一下,让他立即坐好。

府试一千六百多个考生,不敢再发一言。

每个考场都有数位监考官,以及十位数以上的捕快。

终于,那边香火的烟气消散,所有监考官到位。

再听钟声响。

辰时正刻了。

府试第一场考试。

正式开始。

两个时辰内,答两道四书义题。

第一道题目是,吾少也贱,故多能鄙事。

啊?

纪元还以为自己看错了,再看一遍。

这道题目,竟然跟他们县试题目一样!

县试的考题,一般都是县里自己人商量。

府试考题,自然是府学的人商量。

两者互不干扰。

这等于说,你正儿八经考试的时候,第一道题,就是模拟卷考过的。

好事啊!

之前模拟卷夫子们还点评过,找过他们的疏漏,只要把之前的文章删删改改,便能写上来。

是自己写的文章,再誊抄上去也是无碍的。

一模一样的题目,写上去的却是精修过的文章,第一场开始的第一题,就给正荣县十二学子十足的信心!

第二道题,那就不一样了。

但题目不难。

学而不思则罔。

以此写七百字。

这句话出自论语,意思很简单,学习要跟思考结合,不然也白费功夫。

纪元思索片刻,在“学”跟“思”之间辩证,阐述其观点。

下笔的时候,纪元想到郭夫子提过的时文方法。

也就是这个时代八股文的雏形。

虽然不至于照搬,但真的可以尝试用同类的方法。

纪元下笔,直接破题,先仿宋文,后面再用元曲的方法。

只是写着写着,又回归自己的老毛病,八股文变散文。

纪元看着都笑,干脆重新融合,把前面过于格式化的东西去除一些,后面太散的给收紧了。

估计谁都没想到,纪元在考场上,竟然还在练习自己的文章。

上午两篇文章写完,基本到了中午。

纪元吃了些肉干,用了温水,继续闭目养神,直到下午第二场考试开场。

第二场依旧是四书里出题。

出自孟子,题目为:“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”

如果为百姓考虑,那么百姓也会为你担忧。

孟子的想法便是推己及人,施恩于民。

此话看着两者互有干系,但却也分先后。

上位者先担心下位者的安危,下位者才能反向回应。

若上位者做得不好,就不要再想得到百姓的帮助了。

纪元起笔道:“民之与君同优,其事亦不系于民也。”①

就拿正荣县的县学举例子。

先是县学对学生们好,所以县学的学生李勋等人,愿意为自家县学忙前忙后。

甚至先行垫付银资,提前联系酒楼,在城门口迎他们等等。

为什么其他县的学生们没有这么做?

自然因为其他地方的县学没有那般照顾自己的学子们。

以后纪元他们这批学生考出来,会事无巨细地照顾下面来的学弟们,会分担县学夫子们的工作吗?

自然会。

因为民亦忧其忧。

他们自然会因为县学夫子们的行为,而心存感激,帮忙分担这些事情。

故而正荣县只来两位夫子,两位捕快,就能把事情办得圆满。

他们这件事,就是最好印证了这句话。

当然,此事并非典故,写下来并不好,但用这件事的感悟思考其他事情,也能理解同类事物的规律。

学而不思则罔。

学习上的事情要思考。

对待事情同样也要思考。

后面又写:“且忘民之忧以恣其乐者,其信盖有所恃焉...使环顾其民而皆有二心焉。吾见君之独立于庭也,而若是非者非一日之故也。”②

忘记百姓忧愁反而很快乐的人,心中肯定有恃无恐。

还会以为反正他们不快乐跟我有什么关系,又不会妨碍到我。

那有一天,百姓们忧愁一定会发展到让你也担忧,让你不得不去看。

那个时候再看看周围人,你跟百姓一定会有二心。

国君跟百姓离心,站在庭院里环顾四周,发现只剩自己,那就说明这种情况不止一次了。

不顾及百姓的君主,一定会众叛亲离。

全篇写的都是忧民跟民忧的关系。

从根本上分析君主跟百姓的联系,以及诚心为民,施恩于民的想法。

这跟孟子整书的想法也是相合的。

第二场第一题答完。

第二题为“定四海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