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晴栀书院>其它小说>本宫是男人是女的> 嫡公主与醇亲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嫡公主与醇亲王 (1 / 2)

“好困……”

萧沁澜刚刚自晨梦中醒来,匆匆洗漱完毕,便被鸾驾抬到了太和殿,心神却尚在云端徘徊。

她眼帘半垂,欲睡还醒之间,又勉力分出一丝清明,聆听朝臣间的趣谈轶事。

明堂之下,群臣依例呈报四方之地的政治风云、经济脉络、军事动向、法律条陈、文化繁荣、教育兴盛及民生琐碎,继而静待那几位备太子发表高见。

放眼望去,前排六位备太子,皆身着彰显尊贵身份的紫袍,璀璨夺目。

紧随其后,四品及以上官员,则身着绯红官服;至于末席之臣,其衣色青翠,虽不显眼,却也自有一番风骨。

古人凡事皆以“九”为至高无上的象征,皇袍上绣制的九龙腾云,京师布局的九门巍峨,紫禁城中房屋数以九千九百九十九余间计。

年节盛宴之上,佳肴珍馐更是达九十九品之盛,乃至外邦朝贡,亦以“九白”之礼,彰显其诚。

众臣原本筹划,想要从宗室中遴选出九位备太子,奈何便宜父亲一脉凋零,只得退而求其次,于旁系血脉中艰难挑选出五位,有的甚至远隔数代。

皇姑母的亲子蔫润知理所应当,定国公嫡次子陆承韫是碍于面子捎带的。

六位备太子中,有三位血脉远隔,因自知身份还算谨言慎行,不主动发问,不轻易应答,即便有所见解,亦不张扬夺目。

至于内心真实所想,则无从窥探。

萧沁澜眨了数下眼眸,试图驱散眼中的酸涩与困倦,目光缓缓扫过下方那些备太子的远亲。

或真或假的谦逊,野心勃勃的满面觊觎。

想要彻底拔除,还需费心劳力啊……

底下户部尚书正步出队列,躬身禀报:“明远太后,贤昭公主,自战事平息以来,国库日渐充盈,此乃天佑我明昭之兆。

近年来,户部致力于开源节流,广开财源,同时又严加管理,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。都察院亦是不遗余力,监督百官,使得国家财政透明公正,无有贪腐之虞……”

无有贪腐之虞……

高堂之上的萧沁澜柳眉微挑。

这番话若出自乡间清正官吏之口,或许尚有几分可信。

但在此宗室云集、皇商富贾与官员众多的京师重地,“透明公正”四字,不过是用来安抚那些贫寒百姓的甜言蜜语罢了。

户部尚书未觉异样,继续言道:“因此,我户部在城池修复、道路重建等事务上,皆是全力以赴,力求质量上乘。

民心渐稳,战后治安亦得以改善,两者相辅相成,实乃朝廷之福,百姓之幸……”

“好了,爱卿。”太后抬手打断了他的滔滔不绝,“如今我朝内外,确是一派繁荣,这自然离不开诸位卿家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,哀家与贤昭心中皆有数。卿家若有要事相商,但说无妨。”

“太后明鉴,老臣斗胆直言。战后数年,王朝动荡未息,民心尚难安定,加之有识之士心绪不宁,科举之途因而受阻,致使人才选拔未能如常进行。

老臣以为,如今我朝根基已固,然才德兼备之士或因不知进身之阶,而难以施展抱负,选拔国家栋梁实为当务之急,刻不容缓!”

太后并未立即作答,依循旧例,先向她征询,实则推脱。

“贤昭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?”

话音方落,满朝文武皆屏息以待,对她的见解尤为期待。

科举搁置已近两载,今朝重提,并无突兀。

萧沁澜心中早有腹稿。

她沉吟片刻,俄而条理清晰地答道:“母后所言极是,儿臣以为户部尚书之议颇有道理。此事当需全面考量,广开才路,集思广益。

既要确保王朝之安定,又要立足现实,兼顾未来,以良策促进王朝之繁荣与百姓之福祉,不负母后厚望,亦不负朝臣之才能。”

“贤昭此言,颇有道理。”太后微微颔首,庄严的凤冠珠翠轻轻碰撞,发出细碎之音,“户部卿家,依你之见,当如何施行此策?”

这番对话令众臣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失落,原本提起期望也随之彻底消散。

女子登基前所未有,但贤昭公主作为先皇唯一血脉,若她的才德兼备,众臣也愿意鼎力支持,将她扶上高座。

可公主殿下性情温婉有余,而刚毅不足,除却丹青之术独步天下外,论及学识、才能乃至治国之道,都十分平庸,实在是……

咳,烂泥扶不上……咳……扼腕叹息……

户部尚书正色答道:“老臣以为,如今国家昌盛,百姓安居乐业,科举取士之事更应成为朝廷要务。为求公正无私,选拔人才之时,务必慎之又慎,精挑细选,以免有误国误民之虞。”

国子监祭酒适时发声,“老臣斗胆建议,除科举之外,尚需选拔几位贤能之士,委以重任,以观其才,察其行。”

这“贤能之士”,便是暗指那六位备太子了。

珠帘后,萧沁澜静观其变,连连默然感慨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